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工作動態/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科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在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后表示:“總書記的講話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在西安奮戰‘柔性電子’,打造‘中國碳谷’的決心和信心。”
黃維院士說,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已經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顛覆性技術領域成為世界上很多發達經濟體科技發展布局的重點之一。因此,構建中國特色顛覆性技術創新體系,對于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提高我國科技實力、國家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進而成為塑造世界科技、經濟新格局的領跑者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他指出,做好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頂層設計,國家層面要結合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綜合研判當今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制定我國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目標、工作重點;相關部門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健全體制機制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充分釋放市場活力,為顛覆性技術創新創造優良的生長土壤;科技工作者要從關鍵共性技術、工程技術開發、推廣應用技術等維度,系統梳理我國有關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重大戰略需求,明確我國在顛覆性技術基礎研究重點領域的短板和不足,為我國顛覆性技術創新頂層設計提供智力支持。
黃維院士說:“我們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進行頂層設計、戰略謀劃、整體布局和超前部署,加快推進以變革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的發展步伐。”他指出,特別是要重點強化在FAMISHED(“柔性電子+”,或曰“饑餓科技”)等柔性電子(Flexible Electronic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泛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空間科學(Space Science)、健康科學(Health Science)、能源科學(Energy Science)和數據科學(Data Science)等八大領域的超前布局、政策傾斜和資源配置。
黃維院士團隊,作為柔性電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進入有機電子與柔性電子領域,始終牢記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近三十年來始終堅持推動多學科交叉合作、多機構聯合攻關,助推具有中國標簽的原始創新與成果轉化。
目前,黃維院士團隊正以快速崛起中的西安為創新創業基地,建立世界一流的柔性電子研發平臺與產業孵化基地,打造中國碳谷,開展探索性、前沿性、創新性的柔性電子技術在航空、航天、航海領域以及新一代軍民兩用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為國防建設和西部發展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